公告通知
手机应用

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
立秋未出伏 冬病夏治坚持贴敷疗效好
明天将迎来处暑节气,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,处暑时节,暑气逐渐消退,气温早晚温差变大,因此很容易刺激到血管和心脏,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复发。海慈医疗集团心血管一科纪文岩主任医师提醒市民,处暑节气应注意养生保健以防秋乏秋燥,中老年人需要做好对心脏的养护工作。
保证睡眠
处暑节气正处在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。进入秋季,首先需要调整的是睡眠时间,要注意早睡早起,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,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,会出现昼不精、夜不暝的少寐现象。因此,老年人每天应多睡一个小时。此外,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,即每天于子时(晚上11点到1点)入睡,同时午时(中午11点到13点)要午睡,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,认为子午之时,阴阳交接,极盛及衰,体内气血阴阳失衡,必欲静卧,以候气复。研究表明,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。
饮食调护明天(8月10日)将进入末伏,冬病夏治末伏贴敷如期开贴。海慈医疗集团专家提醒,冬病夏治应坚持规范治疗,连续贴敷效果更好。
海慈医疗集团冬病夏治特色诊疗模式内涵丰富,呼吸与危重症(肺病)中心、治未病科、儿一科、针推康复中心、妇一科、心血管一科、耳鼻喉科、风湿免疫科、干部保健科、肾病科等十个科室都将开展“冬病夏治”,同时丰富针灸、隔物灸等特色治疗。
2021年冬病夏治时间表
末伏:8月10日-8月19日
温馨提示:市民可提前7天通过电话、网络、自助机等方式进行预约,各科室预约电话见文末。
冬病夏治适应症包括呼吸系统疾病(支气管哮喘、喘息型支气管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等)、消化系统疾病(慢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胃肠功能紊乱、消化不良、消化道溃疡、胃寒等)、儿科疾病(支气管哮喘、反复咳嗽、体虚易感冒、厌食等)、妇科疾病(盆腔炎、宫寒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产后畏寒、宫寒不孕等)、骨性关节炎、免疫系统疾病(风湿性关节炎、寒湿性关节炎等)、肾脏疾病(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泌尿系感染等)、体质虚弱、免疫功能低下、阳虚体质调理等。
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不止三伏贴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打出冬病夏治“组合拳”推出伏针、伏灸、天灸、督灸、脐灸、雷火灸、中药熏蒸等系列特色疗法。戴淑青主任介绍,外治疗法还有耳穴压豆、拔罐、皮内针等,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疗法。脐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、宫寒等妇科疾病都比较适合。对于阳虚引起的肥胖,夏天也是减肥的好时机,比较常用的有穴位埋线、拔罐、针刺、内服中药等。
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是青岛市B类重点学科,科室汇集国家及岛城名老中医,倡导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的中医预防理念,针对中医体质偏颇人群、亚健康人群、病前状态人群、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、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开展中医特色保健与治疗。设有亚健康、失眠、肥胖、痛经、颈肩腰腿痛、咳嗽、心律失常、眩晕病、肿瘤康复期等10余个特色专病门诊。
治未病中心分设亚健康、不寐、腰痛、肥胖4个亚专业方向,依托青岛市特色专技脐灸门诊及失眠、亚健康、肥胖等专病门诊,采用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疾病,失眠、亚健康、肥胖病、腰痛病等优势病种诊疗经验丰富。
56岁陈女士因家中亲人意外离世忧伤悲痛,近3月郁郁寡欢,夜寐不安,彻夜难眠,服用安眠药物仍不能缓解。戴淑青主任结合患者舌苔脉象,予以心理疏导,予中药配合耳穴压丸治疗,1个疗程下来,陈阿姨入睡困难得到明显缓解,后继续巩固治疗,2个月后睡眠再无明显障碍,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。
亚健康状态的人,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,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,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,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。刘先生10年前冬季受凉吹风,自此后每年冬季都后背怕冷,皮毛傍身都缓解不了其后背寒冷刺骨感,治未病科曲宪双副主任医师接诊后,为患者进行督灸治疗,连续3次督灸,使患者冬季未再觉后背怕冷。获益于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,今年三伏期间陈先生坚持来到治未病科继续治疗巩固疗效。
秋季“燥气当令”,秋燥最易伤人体津液,因此饮食调养应坚持“少辛增酸、防燥护阴、滋阴润肺”的原则。在民间处暑节气素有吃鸭子的传统,因为鸭肉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功效。生梨、荸荠、胡萝卜、豆腐、黑木耳、蜂蜜等也都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,但要适量,且不可过贪冷食。此外,每日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以防秋燥,如多喝水、淡汤、菜汤、豆浆、牛奶等,同时少吃生葱、姜、大蒜、胡椒等辛辣燥烈食品。
注意防寒
处暑后,早晚温差逐渐增加,所谓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如果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,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,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胃肠炎等,因此,要注意防寒,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地增添衣物。另外,夏秋更迭之际也正是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。中老年人不要让自己受到“冷刺激”,如不要吃过多的冷饮料,不要用冷水洗澡、洗脚,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,防止脐部着凉。
精神调养
时至处暑,秋意越来越明显,花草树木开始凋零,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,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,因此在精神调养上,处暑时节宜注重收敛神气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使神志安宁、精神愉悦,切忌情绪的大起大落。平时可通过听音乐、练习书法等方式以安神定志。同时,秋季天高云淡,多与自然亲近,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,也有助于缓解悲忧的情绪。
适度运动
适当的运动可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,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,使皮脂腺、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,以滋润皮肤,防止秋季皮肤干燥、瘙痒、脱皮等不适症状。处暑之后,早晚天气凉爽,可选择外出散步、打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爬山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,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,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。此外,平时多伸懒腰有解秋乏的效果。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的情况下,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、肺的挤压,促进心脏泵血,增加全身的供氧。大脑血流充足了,人自然感到清醒、舒适。
下载附件

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本部地址:青岛市市北区人民路4号
门诊服务台电话:0532-83777856(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8:00-17:00)
预约挂号咨询电话:0532-83777800/83777801(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8:00-17:00)
行政总值班电话:0532-83777527 院长热线:17669757858
南院区:青岛市市南区栖霞路18号
西院区(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):青岛市市南区嘉祥路3号
医患沟通办公室电话:83777016("红包"治理专项投诉电话) 受理时间: 周一至周五:8:00—12:00,13:30—17:00
